欢迎光临本站,您是本站第欢迎访问江北化肥位访问者!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023-67483060(公司总部)

023-40717777(氯碱营销)
023-67146808(宝禾复肥)
传真:023-67483060(公司总部)
023-40717888(氯碱营销)
023-67146808(宝禾复肥)

邮编:401120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龙大道79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缓控释肥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网站来源:江北化肥 发表时间:2010-1-26 9:57:28 点击次数:(次)

    缓控释肥,一种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1948年,美国合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缓释脲醛肥料之后,缓控释肥开始全球普及。
中国的缓控释肥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中国陆续研制成功了树脂包衣、硫包衣、脲醛类、生化抑制剂稳定性肥料等缓控释肥,并实现了产业化。2009年,全球包膜缓释肥预计消费180万吨,其中1/3由中国生产,品种涉及包裹肥料、树脂包衣、硫包衣肥料、脲醛和稳定性肥料。
但可惜的是,尽管中国是缓控释肥的生产大国,却不是缓控释肥的使用大国。到目前为止,中国缓控释肥用得很少。为了改变这种“为人作嫁”的局面,中国自上而下加大了缓控释肥的推广力度。2007年10月1日《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实施。2009年9月1日,《缓释肥料》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另一个重要的标准——《稳定性肥料》行业标准也将于2010年公布。3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要向缓控释肥的使用大国迈进。
现在的问题是,要让全社会普遍地、尽快地认识到,普及缓控释肥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国情:每年可节约生产70万吨氮肥的能源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但目前粮食的安全是以消耗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长期这样下去,中国农业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因此,如何保证化肥的有效供给、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如何贯彻科学施肥,是一项紧迫的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强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化肥消费量每10年上一个台阶,基本上以1000万吨的增加量增长。按照这种发展模式,2020年中国化肥需求将达到6800万吨。如果我们生产6800万吨化肥,国家需要投资1500亿元,每年多耗费外汇15亿美元,农民购买化肥需增加1000亿元开支。社会、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即使国家愿意用资源和能源换取粮食安全,我们的耕地质量和农业环境也是不允许的。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走质量代替数量的道路,努力实现2020年化肥需求控制在5800万吨以内。” 
  我国氮、磷肥生产虽然已经能够自给有余,但为了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我们要消费近5000万吨化肥。生产这些化肥需要消耗大约1亿吨标煤、1100万吨硫黄、近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近4300万吨磷矿。而且,如果按照氮肥利用率30%估算,我国每年要损失近400亿元,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透露,目前设施园艺地下水污染严重,面源污染也很严重。
  同时,我们国家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即城镇化问题。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2005年农村外出劳动力总数为1.08亿,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50%年龄在40岁以上。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剩余劳动力比例仅为10.7%。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 陈新平 教授谈道:“现在很难在农村找到足够的壮劳力去给玉米追肥了,因为这样太不经济了。城镇化让农村壮劳力越来越少,劳力成本越来越高。农民渴望省工省时、又能高产高效的肥料。”
   而缓控释肥十分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国际硫研究所的 樊明宪 博士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将中国每年消费的3500万吨氮肥(折纯)的20%发展成为缓控释肥,利用率按照提高10%计算,中国每年将减少70万吨的氮肥使用量,将给农业、工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低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每年可达2.2亿吨
   2009年7月28日,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发布了《化肥、气候变化与提高可持续生产力》白皮书。IFA采用生命周期方法评价了化肥在生产、运输和使用整个链条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结果显示,化肥生命周期过程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量为2%~3%。如果化肥工业能够采用先进技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每年可以达到2.2亿吨。
   缓控释肥正是这种先进技术的结晶。科学家发现,缓控释技术能够将氮肥或其他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曲线与作物生长曲线一致,大大降低化肥养分在土壤释放过程中挥发、淋洗、反硝化损失。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又能减少化肥使用,进而大大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小氮肥施用过程中对水体和大气环境的压力。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表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初期试验表明,缓控释肥与现代农业、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息息相关,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国内农业发展趋势。这体现在“两增、两节、两减”3个方面。两增,即增产、增收。使用缓控释肥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最高达到40%;农民通过使用缓控释肥,每亩增收100~200元不等。两节,即节肥、节能。缓控释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并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两减,即减少环境污染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劳动强度。
   据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宏坤介绍,缓控释肥在等价情况下投入肥料量可减少20%,既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又能改善作物品质。住商肥料副总经理李晖深有体会地说:“20万吨的脲甲醛肥料相比同等肥效的普通复合肥,每年可节约煤炭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假设全面推广脲甲醛复合肥,根据中国每年消耗的氮肥量,一年将节约煤炭3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
“十二五”:调整化肥结构的最佳切入点
   2009年10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了《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要求提高氮肥、磷肥准入门槛,限制低水平产能无序扩张;重点发展高效复合肥、缓控释肥等高端产品,提高钾肥供应能力和高浓度化肥比例。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10年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两个与化肥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给化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提醒说,如果不把发展问题调整好,化肥行业的发展将再次面临危机。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表示,“十二五”化肥产业重要的工作就是结构调整。发展缓控释肥是化肥品种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一,目前有条件提上议事日程。
夏敬源表示,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即将开篇之年,各个行业都在研究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对缓控释肥行业是机会。缓控释肥在实现作物营养平衡性、化肥利用高效性、化肥施用科学性方面具有载体作用,是测土配方施肥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
   目前,我国从事缓控释肥研究的科研机构已经达到30余家,从事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有70余家,国内缓控释肥技术也逐步成熟。
面对如此好的形势和机遇,化肥行业中有一批企业已经抢在了前面。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首创新型肥料、山东中农润田、河南心连心、住商(青岛)肥料有限公司、天津芦阳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形成了缓控释肥第一方阵。